服务热线:400-123-4567
当前位置: 米乐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景观园林毕业设计精选(九篇)

时间:2024-09-08 22:42:21 文章作者:admin 点击:

  米乐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景观园林毕业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016年9月,广东省教育厅确定了14所普通本科院校作为转型试点高校,这些高校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向应用型高校转变,这其中就包括惠州学院。园林是一个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应用型学科,毕业设计是高等本科院校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园林专业教学改革的要点。

  为了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设计水平,同时为毕业生们提供一个全面展示才华和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国内大多数设有园林专业的高校都将参与“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作为检验园林专业毕业生设计水平的重要手段。旨在提高园林专业毕业生设计能力,带动园林专业的教育水平和质量,满足行业发展需要,培养综合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进而推动园林绿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1]。

  “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是国内外园林相关专业院系和中国风景园林网发起以及联合主办,每年在园林相关院校毕业生中开展毕业作品和论文的评选活动,命名为“‘园冶杯’风景@林(毕业作品、论文)国际竞赛”。专业性强,涉及范围领域广泛,是国内园林专业较具代表性的国际性赛事,既有国内外各大高校师生,也有国内外业内代表专家和企业,更有国际青年设计师的分享与对话,对于加强专业交流具有重要作用。

  为保障竞赛活动的顺利进行,“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特设立竞赛活动组委会。组委会由参与单位的领导和专家组成,负责竞赛活动的组织、协调以及巡展工作,组织本校学生参与竞赛等相关事宜。在作品收集结束后,组委会组织行业权威专家进行评审和复审,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国际任何国家和地区相关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均可报名参赛。这一公平评选和竞争的机会给予广大应届毕业生极大的设计动力,参与竞赛不仅为了获得荣誉,更重要的是为自己本科阶段的专业学习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作品分为毕业作品类、毕业论文类、主题竞赛类三大类。毕业作品包含园林规划作品、园林设计作品和城市设计作品,毕业论文包含规划设计、生态植物和城市设计论文,主题竞赛包含文化景观、生态修复、海绵社区、康复景观和城市更新(含开放住区)等,毕业作品、论文限应届毕业生参赛。正因为如此,参赛作品的选题极具广泛性和前瞻性,内容丰富多彩且符合当前国内外专业发展趋势,在一定层次上能够反映出时代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园林专业视角。

  作为园林专业的重大国际比赛,“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促进了园林行业和谐发展。同时“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是“园冶杯”国际竞赛的一个组成板块,这一竞赛平台包含在校学生和社会企业,且作品类型包含设计类、施工类、综合类、论文类和科研类等,这一将学校与公司企业结合在一起的竞赛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园林设计水平,为毕业生们提供一个全面展示才华和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与公司企业亲密接触,了解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明确专业发展形势和方向。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本科阶段最后一个课程环节,一般在大四第一学期要确定选题,第二学期要完成设计作品并进行答辩。这一阶段,一方面学生不仅要面临毕业设计的课程,同时还要面临专业实习、就业、考研和出国等现实问题,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冲突。另一方面,许多学生没有认识到毕业设计是检验大学本科阶段学习成果的这一重要环节,他们认为毕业设计不过是一门课程,因而往往为了其他事情而忽视毕业设计,甚至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去学习。这一现象导致许多学生对毕业设计投入的精力太少,仓促完成任务,大大降低了毕业设计的总体质量,不仅达不到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更加影响到专业的发展。

  选题是毕业设计最开始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一个好的选题往往能够产生一个比较好的毕业作品,但是目前来看,许多高校园林专业的毕业生在选题上过于草率。园林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下衍生出选题,这一类的选题大都还较合理,在某些时期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但创新性不够,且选题内容过于局限;一类是学生自拟题目,这一类的选题类型多样,但大多数较片面,所选设计主题不是过大就是过小,且缺乏时效性和创新性,有些甚至只为完成课程任务而随意选定一个主题。

  评价一个园林景观设计方案是否合理,除了要有细致的设计平面图和效果图之外,更要有详细的前期分析以及后期的施工放样图,但在许多高校的园林毕业设计课程上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过于重视图纸的表现,缺乏对设计对象的详细分析,从而导致许多设计十分不合理。另一方面,绝大部分的园林专业毕业设计仅仅停留在方案设计阶段,并没有涉及到施工图,这一现象使得学生的学习内容并不系统,且与公司对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一个优秀的园林设计,不仅要考虑平面空间布局、建筑小品布置、植物配置等内容,也要考虑设计是否符合行业设计规范、是否能够满足居民需求、能否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室外环境等方面,避免“纸上谈兵”。

  在本科毕业设计导师资源配置上,一般都是一对多的模式,就是一个校内导师往往会指导多名学生,甚少有学校采取一对一的指导模式,许多学校也缺乏校外导师的参与。校内导师往往知识结构较为单调,大都重理论轻实践,因此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大都只能帮助其构建一个理论框架,缺乏实战经验,且个人的主观看法有时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些都会让学生的知识获得被局限,项目设计深度不够,综合性较差,解决问题的能力较缺乏[2]。

  惠州学院园林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大部分是指导教师研究课题的衍生或者是学生自主选题,范围较为局限且颇具随机性,通常会集中在某一类型的选题,无法与园林专业当前最新发展趋势相互契合,大大违背了毕业设计课程全面考察学生设计水平的初衷。改进毕业设计选题模式,关键就是要在质量较高的选题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来提高毕业设计的完成质量。

  从专业竞赛角度来看,可以引入“设计主题”来指导毕业设计选题。一方面,参与指导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可以通过分析专业发展动态和市场形势,一起探讨和分析出若干个设计主题,学生再依据这些主题来确定具体题目,在宏观的背景下再做出多样的选择,使得毕业设计更为丰富且能够与时代接轨。另外一方面,“O计主题”这一选题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不再是单纯地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固定地选择指导教师研究课题下的某些选题,而是通过自主选择设计主题来确定自己的指导教师,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设计积极性,学生选中的某一主题的导师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具体选题进行指导,具体选题可以是实际存在的项目或还在计划中的设计场地,这符合了毕业设计真题实战的要求。对于计划中的设计场地,由于没有实施具体项目,所以相关数据和资料可能并不齐全,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动性去搜集相关内容,学会分析,这不仅可以全方位地考察学生的设计水平,也有利于学生培养专业竞赛素养。

  对惠州学院园林毕业设计选题传统形式的改进,加强了设计选题的时效性,且更加能够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主题融入到毕业设计当中不仅可以提高设计作品的质量,也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更加专注地投入到毕业设计课程之中。

  与传统学校的园林专业一样,惠州学院园林专业毕业设计导师制实行“一带多”的模式,即一名指导教师会同时指导多名学生,而由于惠州学院园林专业师生比存在较大差距,许多导师会同时指导约10名学生,这大大影响了导师对学生的指导质量。另一方面,单纯的校内导师的指导机制具有较大的限制性,且指导教师个人知识面有限,学生无法获得更多的知识,思维得不到拓宽,这些都不利于提高园林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建设[3]。

  毕业设计不仅是学生在学校的最后一门课程,在某些程度来说,也是许多学生在毕业后找工作的专业能力证明,许多公司在招聘毕业生的时候,都会综合考虑学生的专业能力,有些设计公司还会采取快题设计的方法来考察面试人员的设计能力,因此,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十分必要。组建“导师组”,构建多方位的指导体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实施。

  首先,聘请校外专家作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与校内指导教师一起组成综合导师组指导学生。校外专家可以是其他不同院校的专业教师,也可以是设计院或者企业相关从业人士,学科背景不局限于园林,可以是建筑学或者是城市规划学。这样,校外专家不仅可以带来新的思维方式,同时,也能给在校的毕业生提供行业最新信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且能与社会发展接轨。

  其次,组成多元化的导师组,各取所长。多元化的导师组人数不限,但每一个导师组只能以一名导师作为主导师,其他导师可以从旁辅助。主导师辅助这组学生的总体指导和方向规划,辅助导师则从专业其他领域进行补充。比如,主导师具有较好的设计构思能力,能够挖掘出刚好的设计题材和想法,但软件操作能力和植物配置能力稍弱,那么,这一组的辅助导师则应具有较好软件操作能力和植物配置知识,这样这一组的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就能得到全面的指导,对其综合设计能力的提升具有较大帮助。另外,校内导师工程实践经验不如企业和设计院的专业人士,因此,在施工图和扩初图的设计过程会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个时候,若是将校外导师和校内导师组成一个综合指导组,那么学生也能更早地接触实际项目施工的知识,对其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具有较大帮助。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常常需要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点评和修改,在毕业答辩之前,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也需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打分,指出相应的优缺点。按照惠州学院园林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传统模式,每位指导教师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至少要给予10次以上的指导和点评,而在学生毕业设计提交之后,每个学生也会有一个对应的评阅教师来对其设计作品进行点评打分。这一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能得到相应的指导,也能够得到较为公平的分数,但学生之间的作品缺乏交流,且总体设计水平得不到更好地提高。

  任何一个专业竞赛都会由多个专家学者组成评委会,对参赛作品进行综合评价,只有获得绝大多数支持的作品才能够脱颖而出。从竞赛角度来看,在毕业设计课程中加入公开评图环节十分有必要,学生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经过指导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辛勤付出会完成设计初步作品,这个时候可以组织一次专业公开评图,毕业学生和所有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初步评价,集思广益,让学生和教师进行零距离的交流,对于每位毕业生的设计作品都有一定程度的帮助。而在学生毕业作品最终提交完成之后,学校可以在毕业答辩前举行一次更大规模的公开评图,可以邀请国内外同类型的院校进行联合评审,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可以得到更多专业的指导和意见,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强不同院校相同专业的交流,从而提高专业办学水平,通过院校间的共同合作从而促进园林专业发展[4]。

  毕业设计课程是园林专业最后一门重要的课程,学生需要利用为期至少一个学期的时间去完成这门课程,然后在毕业之前提交一份按学校要求完成的作品。不同的学校对于毕业设计的考察标准不一样,学生只要通过毕业答辩基本上都能顺利拿到毕业证,也正因为此,许多学生并不太重视毕业设计,有些仅仅是为了完成,因此设计作品质量不高,不利于园林专业长足发展。惠州学院园林专业毕业设计课程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因此历年的毕业设计总体水平不高,缺乏较好的作品,园林专业也缺少一定的办学知名度[5]。

  为了激发学生的设计动力,提高园林专业办学水平,惠州学院园林专业从2016年开始,以“园冶杯”风景园林竞赛作为毕业设计的基本标准,要求所有园林专业毕业生按照竞赛要求完成毕业设计,从设计选题到后期毕业展板的制作,每一个环节都严格地按照竞赛要求完成。作品提交后,先在学校内进行公开巡展,并评选出优秀的作品给予一定的鼓励。获奖学生根据自主意愿参加“园冶杯”风景园林竞赛,最后,参赛的19幅作品内有9人获奖,其中一人获得三等奖,学院也获得先进集体奖和优秀组织奖,这对于惠州学院园林专业来说是历史性的突破,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从一个侧面检验了园林专业的办学水平,同时参赛过程中与国内外不同院校进行了很好的交流,促进了惠州学院园林专业的发展[6]。

  当然,作为毕业设计课程改革的第一年,2016年的毕业设计课程还是存在一定难度,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重新审视这门课程,并且要寻求最合适的道路。之所以惠州学院园林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改革得到了一定的成效,离不开学院、教师和学生的一致支持:学院从各方面给予了园林专业支持,领导非常重视这次改革,并且拨款报销在毕业设计课程中学生的图册打印费和展板打印费,包括后期参赛报名费也是学院统一缴纳;园林专业的任课教师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学生的指导当中,孜孜不倦地对学生的作品提出自己的建议,并给予学生极大的支持和鼓励;园林专业毕业生大多都十分重视毕业设计,认真选题,努力构思,积极与指导老师进行交流,基本上都能够认真完成毕业设计课程,且不乏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惠州学院园林专业以“园冶杯”风景园林竞赛为切入点进行设计课程的改革初见成效,但还需要继续努力和完善,在竞赛机制的引导下,以“设计主题”形式确定毕业设计选题,组建多元化的导师体制,在设计作品初步完成时进行公开评图,环环相扣,综合提高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总体水平,从而推进园林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改革建设。

  [1]郭 晖,朱凤荣.基于转型发展下的园林专业毕业设计环节教学改革探索[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 24(5):82~84.

  [2]刘乐嘉,张合平,姚世磊.从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谈独立学院园林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J].当代教育论坛, 2010(35):122~124.

  [3]金敏丽,钱奇霞.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6):267~270.

  [4]王艳安,安运华,刘乐承,等.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1, 08(2):262~264.

  学校于2013年4月集中修订了2012级本科培养方案。在《方案》中针对风景园林专业,这样描述“培养具备园林、生态学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建筑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掌握景观设计、各类绿地设计、景观工程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技能,熟悉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综合分析、协调解决城市景观建设问题的能力和景观专业设计、管理方面的基本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在《2012级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形成了现有的课程建设方案。在景观行业里面,存在着大量的效果图公司及各种中介公司,它们为景观设计方案提供效果图出图等服务。由于这种与原有设计方案存在脱节的二次加工,往往不能完全表达出设计人员的想法。在新常态经济的影响下,可以预想到,行业对未来的景观设计人员要求必将更加严格,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重新制定,专业课程建设也得做出对应的调整。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做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旨在培养适应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非研究型人才。考虑课程建设的专业性,公共基础课程改革不在本次研究讨论范围之内。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设置风景园林课程结构体系(包括:①公共基础课,其中必修40.5学分,选修96学分;②专业基础课,其中必修43学分,选修17学分;③专业课,其中包括必修28.5学分,选修13学分;④集中实践40学分)

  在原有的课程设置中,专业设计软件的课程只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即CAD。但是在工作中,对软件操作技能的要求很高,因此建议增加Photoshop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skechup、lumion、3dmax渲染等课程,以及增加最新软件BIM的课程教学,为未来行业输送好的应用型人才。由于增加了专业设计软件类的课程,就得相应减少其他课程的学时数。首先可以适当的减少理论课程的学时数,具体如下:48学时的《画法几何及阴影透视(1)》与32学时的《画法几何及阴影透视(2)》整合为一门64学时的《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32学时的《中国园林史》与48课时的《西方园林史》整合为64学时的中外园林史。此外,在学时分配上要做一定的调整,有别于研究型院校,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还有集中实践课程,包括制图综合训练、美术实习、工程测量实习、植物景观设计课程设计、园林设计3~6课程设计、园林建筑设计课程设计、风景区与公园认识、园林工程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扩大与发展,各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也在进行不断的调整,在科学化得细分专业的同时也在盲目的增设新专业。在这个大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由2005年的两百余家增加到现在的一千余家,毕业生数量激增。

  现阶段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管理不规范,各类建筑装饰工程企业,景观园林企业为了能够招揽工程,无论在在招标,投标过程中大多采取设计免费,甚至一部分中小企业根本不进行设计直接由甲方的负责人提出想法或者参照某个现成建筑或者设计成果,或直接参考国内外的资料画册。这种做法造成了设计行业入行门槛低,就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对我们专业教师、学生、和专业设计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综合实习与顶岗实习是大学学习中的最重要的环节。一般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往往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进行,这也是学生就业的黄金时期,在这一年里同学们要搜寻各种就业信息,参加各种招聘会,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我们的毕业生往往看重就业,忽略顶岗实习、毕业设计,造成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下降,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下降反过来又影响就业。因此我们必须协调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之间的关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条件。

  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我校积极推行综合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进程。所谓一体化,就是将综合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四个环节合并为一个整体,统筹安排,将四个环节时间合并,同时开展。通过综合实习,顶岗解决毕业设计中的关于实践的问题,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通过实习寻找适合就业意向的就业单位,通过实习,融入公司运行,进行设计生产,争取做到实习即就业。一体化模式的推进能够使综合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和学生就业有机结合,使各自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提升学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的教学效果,促进就业质量提高,努力实现学校、用人单位、学生、社会多方共赢。

  我们根据装饰企业与景观园林设计企业的特点,单一企业对设计人员数量需求比较少,不能够几个企业解决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学生的实习就业问题,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积极推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先后建设校外实习基地30余家,与各校外实训基地签订学生综合实习协议、学生就业接收协议,与规模较大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实现了就业岗位与在校学生的数量比例为5:1,这样企业与学校与学生成为一个整体,企业也愿意拿出精力与学校一起培养学生,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由于企业数量比较足,也可以进行合理选择。聘请学生实习单位的设计总监,项目负责人为学生的校外指导老师,校内同时安排同一指导教师负责综合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由校内指导教师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指定学生毕业设计题目,题目尽量与企业的实际项目相接近,注重毕业设计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学生根据自己岗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自由选题。由校内,校外指导老师共同指导,校内指导老师定期到学生实习与就业单位进行沟通交流,收集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建议与意见,双方共同制定指导方案,对学生进行指导,解决学生在设计和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将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综合实习就业实习结合有效的避免了以往毕业设计内容空洞,脱离现实的问题,又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保证了同学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丰富了毕业设计的内涵。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针对当前学生理论与实践不一致,实习与就业不一致,而提出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模式的推行取得一定的效果。通过学校的努力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岗位,提高了学生实习对口率,就业对口率,体现了学校以生为本的理念,做到了学生满意。学生实习即就业的管理模式充分考虑了企业的利益,学生即是企业的员工,企业更愿意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上下工夫,为企业与学校合作奠定了基础。通过过程的一体化的管理,学校,企业,学生融为一体,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三方互动资源共享的良好的发展态势。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还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对于我们从教者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我们只要顺应时展,找到专业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点,大胆进行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的改革,一定会促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1] 徐志华.浅析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状况[J].电影评介,2012(02).

  目前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园林企业,其工作岗位主要分为3类:(1)园林植物生产、销售、养护岗位群。(2)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制图岗位群。(3)园林施工、园林预算和工程管理岗位群。从这样的现状可知,学生在就业时可选择的方向多样。通过对园林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他们纷纷表示就目前的市场而言,不建议园林专业有一个很明确的方向,比如纯施工方向。因为园林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学生在就业时有很多方向可以选择,在学校进行基础培养,对园林有基本认识,能够一专多能,而方向则可进入社会后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喜好进行选择。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园林制图、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施工图设计等课程,让学生掌握AutoCAD、Photoshop、SketchUp软件的操作技能辅助其他课程的开展尤为重要。培养目标为让园林专业学生了解园林公司的出图要求,掌握计算机制图软件的应用,并能从事园林设计和绘图工作。这需要园林相关专业进行就业导向型高职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课程建设。

  首先,在AutoCAD、Photoshop、SketchUp三类软件中,Au-toCAD是基础,因为无论是利用Photoshop渲染平面图还是SketchUp建立3D模型都需要用到AutoCAD绘制的基础图形,所以,首先要学习的是AutoCAD软件。其次,Photoshop作为后期效果图处理的软件可以放在SketchUp之后学习,先学习如何利用SketchUp建模,然后学习利用Photoshop处理模型效果,同时还可学习利用Auto-CAD绘制的平立剖面图进行渲染。综上,三类软件的学习顺序为AutoCADSketchUpPhotoshop。最后,为了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三类软件,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3类软件,实现灵活运用,需要足够的课时量,因此这三类软件不能放在同一个学期学习,分学期进行教学,每门课程之间以项目进行连接,以求达到循序渐进,不断深化提高学生对软件应用的能力以及制作设计方案文本的能力。

  三门软件课之间互有联系,同时与其他课程也应相互呼应,共同提高学生对园林设计的理解。以园林制图、园林美术基础、园林设计手绘、园林概论为基础课,园林建筑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施工图设计、毕业设计为提高课建立软件学习的基础理论与提升应用能力。具体安排为大一上学期学习园林制图,规范制图要求,并学习园林美术基础,提升对形体、透视等的认知;大一下学期学习AutoCAD,同时学习园林设计手绘,提升对效果图的理解以及颜色的把握,学习园林概论,对园林设计有基本认识,为学习SketchUp及Photoshop打基础;大二上学期学习SketchUp,同时开设园林规划设计(1),一方面通过SketchUp加深学生对设计空间大小的把握,另一方面通过对园林规划设计的学习,对于模型中的材质、配景设计将会更加得心应手;大二下学期开设Photoshop,同时开设园林规划设计(2)和园林建筑设计,可以将AutoCAD和SketchUp学到的技能运用到课程当中,另外开设园林工程,学习相关知识,为提高课园林施工图设计打基础;根据市场调研,确定高职园林相关专业学生首次就业岗位为施工图设计,因此在大三上学期,将重点提升园林施工图设计,再次将AutoCAD的运用专业化,同时,根据同学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方向做毕业设计,按照园林公司标准要求,在毕业设计中灵活运用三类软件。经过这一系列的培养,让学生在进入公司之前就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

  高职院校的学生有一个特点就是对老师的依赖性强,自学能力较弱,为了让他们在就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让他们学会思考。具体作法为任何一门软件只教基本方法,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自己琢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AutoCAD课程重点强调图层的应用以及设计规范,SketchUp课程重点强调组与组件的创建,Photoshop课程重点强调分层,三种软件都要熟记快捷命令等,然后用由易渐难的项目层层推进他们对这些软件的认知,学任何一个命令或者方法都要举一反三,发散学生思维。

  三门课程虽分属不同学期,但具有密切的联系,为了让学生能够连贯地运用这3类软件,可以用相同项目将教学串联,比如在AutoCAD课程中让学生绘制某现有的居住区平面图,然后在SketchUp课程中将此居住区建模,最后在Photo-shop课程中渲染平面图和效果图、做分析图,形成文本。再进行扩展的话,就是在园林规划设计课上让学生对此居住区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在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中对此居住区中的某景观小品进行设计,在施工图设计课程中绘制此居住区的施工图纸等等,每一门课程的课时量有限,但是如果所有老师能够合作,用某一个或两个项目对所有课程进行串联,驱动课程体系的创建,并按照企业标准对学生进行要求,相信通过这样的锻炼,学生在毕业前将会对园林行业的运转有一个深刻的认知。

  独立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的定位应当是“一个以生态美学为指引,以环境科学为基础,以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为目标的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体系的建立将是必不可少的”。独立学院环境设计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并输送室内外设计施工及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伯顿克拉克在《建立创业型大学》中提道:“创业型大学很像高科技工业中的企业,开发一种涵盖变革的文化。”由于现代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自己周围的环境,而不仅仅只是关注温饱问题,环境设计行业体现的是新的生存观念和审美情趣。在经济和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过程中,社会需要大量的环境设计应用型专业人才。

  从现行专业培养方式及课程设置来看,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在办学之初的一套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均复制于母校。建校之初的模仿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显现出弊端,在市场的导向和学院及专业本身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对专业的原有培养方式,提出了必须变革的要求。环境设计专业借此契机寻求其他路径,改变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社会对于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人才的需求,不仅需要其具备环境设计理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创新意识,能在环境设计实践中发挥创作的灵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作灵感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这就需要独立学院根据自己的特点与母校在环境设计专业“错开定位,配套发展”方略,建立属于独立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方式。

  毕业设计是独立学院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校实现培养专业目标要求的重要阶段。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本专业范围内相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就是毕业的一种计划、规划、设计、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毕业设计活动的过程。”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不仅是一个完整的设计创作过程,还是一个毕业生对本科四年学习的总结及展示的机会。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环节的现存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

  传统的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都是沿用母体高校多年的教学经验,没有创新,选题内容偏学术研究型,而不是应用实践型。由于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方面的雷同现象,导致独立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偏理论化而非应用,使独立学院毕业设计环节的应用型特点未能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也使学生的专业性质和特点未能与其他普通高校有明显的区分,直接导致就业的困难。

  由于传统的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题目来源均是由指导教师独立给出,大部分为模拟工程题目,未能完全考虑和照顾到学生的实际兴趣和动手能力,其实践性较弱、造成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类型趋向单一。并且题目都较为宽泛,学生不易深入完成。

  传统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模式因为需要,由教师给出多个模拟工程题目,而大部分教师从事的项目实践不足以满足多个题目的制订,从而导致部分题目所涉及的技术创新性不足,同质化情况严重,甚至出现很长时间重复使用同一过时技术的题目。

  传统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一般是在大四下学期学生毕业前四至五个月开题,学生接受题目后自行进行毕业设计创作及撰写论文,期间教师与学生互动较少,沟通不足。此期间,学生可能处于求职或考研阶段,所以存在学生对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重视程度不足,投入精力较少。在毕业设计完成之后,用少量时间完成毕业论文,论文拼凑现象严重,抄袭内容较多。

  环境设计专业涵盖面较广,而独立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其应用型特点应当在毕业生进行选题之初就和其他类型高校区分开来,这样才能在毕业之后的就业中有一席之地。毕业生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在进行毕业设计阶段时的选题,可以从环境设计专业内容的分类着手,从选题方向、选题范围、题目确立等方面出发,使毕业设计选题具有应用型实践特色和创新性。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更应考虑其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以有助于学生毕业后就业。综上,解决独立学院毕业设计的应用型转型第一要务便是选题。选题是否得当直接决定了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质量。通过选题可以看出作者的毕业设计研究的方向和理论掌握水平,选好了论题,就等于完成毕业设计的一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好的选题是直接向大家展示毕业设计方案的研究方向以及内容的精确阐述。毕业设计选题范围的确立是指导毕业生如何使一个毕业设计的题目具有特色和个性。如何体现其毕业设计的实践性、应用性和独特性,是先决性条件之一。环境设计专业本身的涵盖面广泛,毕业生在起初进行选题时,就会遇到较大困难。而针对独立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教育的定位,在毕业设计选题之初,就应当以应用型和技术型为方针进行选题,这也是和其他院校培养类型进行区分的一个关键。从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性特征出发,其专业涉及内容包括建筑的内部环境(建筑内部功能的规划、室内景观、色彩、空间、材料等建筑基本元素的构成设计),外部环境(建筑之外与之直接联系的广场、绿地、水环境、交通组织等项目的组织与规划设计),小建筑设计(辅助主体建筑使用的小环境构筑物,如会所、活动中心、茶室等设计)的相关设计内容。毕业生的选题均以室内、室外或建筑设计为主,而无论哪一种类型,均应以实践、应用、技术为方针,教师进行指导,毕业生进行设计实施。以景观设计选题为例,景观设计的设计应用型内容选题可以分为宏观型和微观型两大类。从宏观角度来讲,景观设计中场所设计的红线范围和尺度大小,决定其所属性质。尺度较小的一般以场地布局为主,而尺度较大的地块一般就以生态理念考虑为先。从微观角度来讲,景观设计可供选择的题材较多。如小品设施、公共设施类,都是属于微观应用性角度来看环境设计的领域。

  园林专业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性、实践性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通过4年的学习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同其他地方院校一样,湖南城市学院园林专业开办时间不长,在办学中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如何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更多用得上、留得住的园林专业人才,并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为当地培养出大批应用型人才,值得认真探索和研究。

  鉴于目前的社会大环境和湖南城市学院园林专业的实际情况,我们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方面,探讨地方性本科院校园林专业实践教学问题。

  传统的教学计划注重基本知识及基本理论的学习,造成了学生实践时间少、实习内容单一、不能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也没有创新能力的问题。

  2006年以来,学院连续对园林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了较大幅度修改,在保证学生基本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压缩理论知识,重点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美术实习、测量实习、专业实习、综合实习、顶岗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共50周。

  科学、全面的教学内容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论依据,要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必须完善实践教学大纲。因此,根据园林专业的特点,对专业教学计划和大纲进行调整,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大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项目和课时的比例。特别是加大对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践教学内容的力度,使学生进行较多的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践环节,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来增加实践教学周数:将综合实习由原来的1周增加到2周,保证学生在校4年学习实践总时间不少于50周;压缩理论课教学时数,增加课堂讨论、教学实验时数。对于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如植物学设置了实验教学,园林树木学和园林花卉学都在课程中有1/3课时的现场认识实习;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增加课程设计和专业实习等内容。在修改教学计划时要求专业主干课增加课程设计训练环节,如园林工程设计、工程制图等课程。毕业综合实习由实习教师统一安排,而顶岗实习则是学生到生产单位进行实习,由所在单位进行考核管理,这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过程,从基本能力的训练到专项能力的培养再到综合能力的强化,这需要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作为支撑。实践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而又持之以恒的过程。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构建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教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在实践中构建了“两个循环”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实验(实训)课一课程设计一教学实习(专题训练)构成的第一个循环;参与教师科研课题一参与工程项目的设计与施工一校外基地综合实习(毕业实习)或“顶岗实习”构成的第二个循环。其中第一个循环主要强化“基础训练”,第二个循环旨在“综合、运用、创新、提高”。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园林专业人才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黒板为中心的单向封闭教学手段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特别是在实践教学中,必须采用多形式、多渠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特点。它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空间想象力的培养都将大有裨益。特别是对于季节性强或者暂时没有现场实习条件的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教学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如该学院要求相关教师将常见植物花卉做成多媒体课件,以满足不同时间的教学需要,同时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

  园林专业的许多课程实习往往受季节等因素影响,阶段性训练对于这些课程的学习与巩固是行之有效地途径。如植物学、园林花卉学、园林树木学、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管理等课程实习,将学生带到工地、苗圃、植物园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对各种景观树木、花卉、园林设计形式、管护方法有了直观的了解,许多在课堂上难以理解的内容通过现场观察一目了然,从根本上解决了实验室教学模式固定、内容单一、缺乏创新,教学效果差的问题。同时,通过对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不同地方园林植物的观察与认识实习,达到举一反三,循序渐进的目的,使学生由感性认识达到深刻的理性认识,为植物造景的设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同时,根据课程的设置,组织学生到各类城市绿地中实测与调查,加强感性认识。通过对实地各类型绿地的调查分析,让学生对不同类型绿地设计原则、方法与各功能分区安排以及各类景点设施的布局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并提交相应的实习报告及测量图纸。[3]同时尽量与施工单位联系,安排学生亲临施工现场,通过施工现场教学,让学生对工程施工的组织管理、现场布置安排、地形测绘、土石方工程、建筑、道路、园林各类管线的布置等施工技术问题有进一步的理解、熟悉与掌握。这种身临其境的教学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说服力,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是园林专业不可缺少的教学方式。

  园林专业的许多课程实习往往受现场安排等因素影响,容易与教学进度安排不一致。为了保证实训内容和质量,学院主要采取定目标、定任务的措施。对于重要的训练内容采取限时限量的“压力”训练。如园林规划、园林建筑设计等课程,学生既可以在课堂完成,也可以在课后完成,但必须在限定时间拿出设计图,教师按照设计效果评定成绩。实践证明,模块训练是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为了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训练,学院根据每一门课程特点,将实习内容分为若干个模块进行有重点的反复训练,如将测量学实习分为8个模块,让学生先在校园内练习测量,然后到野外进行测量训练。通过反复训练,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以及熟练使用仪器设备,教学效果良好。

  校内外实践性教学实习基地是完成实践性教学的基础,有了稳定的实习训练基地就能为学生实习创造良好的条件。[2]我们将实践教学训练的重点放在校外基地,在校内建立了植物学、建筑设计模型等实验室,使园林专业的办学条件有很大的提高。同时,还在新校区建成花卉苗圃,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学校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与企业事业单位联合建立教学实训基地。近几年来,该院在建好校内现有基地的同时,在湖南省植物园、益阳生态园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不断提高。

  为了提高毕业实习效果,学院采用与企业联合安排的办法,根据企业的工作需要将学生安排到相应的工作岗位“顶岗实习”,学校与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双方共同安排实习指导老师,使学生明确实习任务和工作内容,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学校与企业定期组织检查和交流实习的情况。同时,也鼓励学生进行校外“毕业设计”。经过多年的实践,“顶岗实习”和校外“毕业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工作责任心进一步增强,许多学生通过实习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湖南城市学院的许多老师都是规划、建筑、园林方面的专家,他们承担着大量的科研与项目。我院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鼓励学生参与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和园林规划设计招标项目。一方面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实践训练,获得老师具体指导;另一方面,老师通过具体工作指导,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责任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他们的科研能力。

  首先,学校要在教学观念上做到知识和能力并重,对实践性强的学科特别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学生主观上应摒弃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在校期间认真上好实验课并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和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

  针对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多、学生多、交叉性强、综合性强等特点,我们缺乏开放式网络教学体系,应从以下两方面加以克服:一方面要加强资料室及网络建设,通过最新的期刊、资料及网络获取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了解世界各国最新的设计动态。另一方面要利用校园网作为平台建立“设计之窗”、“实践之窗”等主页进行辅助教学。这样能促进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思想沟通、学术交流,既便于高年级学生的专业学习,又有助于低年级学生的专业启蒙。

  东、西方园林是世界园林艺术中最重要的两大体系。作为东方园林代表的中国古典园林在延绵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发展成为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其高度的艺术价值一直作为学术研究的课题。而西方园林的内容也十分丰富,从古埃及时代到19世纪中叶的西方古典园林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运动”后的“现代景观”,园林的形式和内涵在不断发展变化,为世界园林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今天的西方景观设计,呈现一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新的景观是分枝结构的而不是收敛聚集的;是多元价值论的,而不是一套被普遍承认的价值观。

  在我国景观设计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西方的经验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我们当然不能完全忽视历史的价值,但也不能让传统成为束缚我们前进的枷锁。对于一种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并不代表对过去的拷贝,也不意味着对早期风格的单线轨迹的延伸,而是要触摸到那些超越时代的基本点,通过吸收早期答案背后的各种原理,把它们转换为适应新的条件的合适的表达方式,也就是吸收其精神而不是模仿其风格。

  生态观念即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景观设计中生态思想的发展壮大不是偶然的,20世纪50~60年代出现一系列的环境污染事件后,人类很快察觉到自己正在破坏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土壤遭到破坏,能源浪费,森林面积减少,淡水资源受到威胁,沿海地带被污染……这种状况与中国古人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截然相反。人类意识到应以生态平衡发展为基础,加强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的整体协调,避免产生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随着生态观念的建立,从19世纪下半叶至今,西方园林的生态设计先后出现了生态保护性设计和生态恢复性设计,通过合理设计减少对自然的破坏,以保护现状良好的生态系统,并运用种种科技手段来恢复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

  中国园林界对生态设计仍处于探索的阶段,开展了园林绿化与生物多样性、城市环境生态绿化、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等方面的课题研究;一部分设计者则将生态学成果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去,使中国园林的生态设计拥有良好的开端。

  信息社会中的各种空间环境如何规划设计己成为园林专业的重要课题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我国这方面的研究正在起步,而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必然对园林专业产生重大影响,使园林的研究方法、设计理念、工程技术、教育手段等发生巨大变化。

  面对上述种种因素的影响,21世纪的园林专业必须扩展学科内容并探索合理的教学方法,目的在于培养适应国情的园林专业人才。

  设计类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对学生技能(绘图、模型制作)的要求很高,因为设计师最基本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就是“图”(包括工程图、艺术表现图、手工草图)没有过硬的手头功夫就不能成为优秀的设计人才。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我国农林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其原因是他们缺少规范化的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

  由于园林专业自身特点,其专业基础课程美术及核心课程规划设计、生物生态课程必须得到加强,保证有足够的课时。而近年来,某些高等院校对课时的削减和对课程门数的増加,使有些部门盲目服从,没有认识到像园林这样的一些专业的特殊性,导致园林专业的特色不能突出,学生独立设计能力差。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水平而在世界上独树一峴,被公认为风景园林的渊源。它有着完善的理论体系和较为规范的营造模式,一直作为园林设计课程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这种自然式山水园林风格的影响,缺少对西方园林的了解和现代园林发展趋势的认识。对风景园林创新人才及教学形式与质量的评价标准,由于受到传统园林的影响,仍停留于对诗情画意的追求上,缺乏科学性、多样性,从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抑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

  计算机在园林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及其优势,使得大多数学生甚至教师侧重于计算机制图的训练,而忽视了基本技能的重要性。甚至认为只要掌握计算机绘图技能,手绘功夫较差也一样能做好设计。事实上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不仅仅是手头功夫的训练,更是对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学生具备较扎实的手绘技能,能将自己的创意较为准确而快速地表达出来,増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并提高学习兴趣,这也是计算机制图达不到的效果。

  因此,对学生应从其入学之日起到毕业之时都要不间断地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引导为主,以快速设计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园林专业学生的手头功夫就一定能大幅度提高,以此为基础,加上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要进行背图和徒手的训练。北京林业大学的教授孙筱祥先生、唐学山先生等风景园林学科的元老,对于背图都是身有体会的,他们对中西方许多经典的园林设计从设计理论到图纸内容都是相当熟悉的,这使他们在毕生的设计工作中受益匪浅。背图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了丰富的素材,锻炼了徒手绘图技能,往往成为设计灵感的源泉。

  (1)不可缺少的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处理信息的特点,使其能全面、生动、准确地传递各种各样的知识信息,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具有教学直观性强、容易更新等优点。设计离不开图纸,而多媒体技术对园林设计案例的形象化展示弥补了空谈设计理论的弊病,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都有极大的帮助。因而,多媒体教学是园林专业的最佳教学方式之一,需要注意的是课件不要过于注重表面形式,避免喧宾夺主。(2)科学合理的案例教学:通过典型设计实例的剖析,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路,触类旁通,掌握设计方法,是设计类课程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然而案例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是教学效果成败的关键。案例的选择既要有中、西方传统园林中的精华又应结合学科发展的前沿与热点问题,避免教学内容的一成不变、陈旧过时。对于案例的讲解和分析可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随课程设计的进度而进一步展开,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略其精华。(3)积极有效的共性教学:教师鼓励并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了解当前学科的发展前沿动态与热点问题,并结合此类问题展开讨论,以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进而拓宽学生视野,同时弥补了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的被动性。(4)实践教学:建立与城建园林部门的实践教学关系,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结合具体项目完成,学生有机会体验设计的全过程,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反馈和最好的补充。

  从1900年哈佛大学开设第一个LandscapeArchitecture(风景园林学)专业开始,经过百年的发展,欧美的Land-scapeAichitectuie专业己由初期的私人花园、城市公园和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扩展到“大地景观规划”的阶段,延伸到人类整体生态环境规划设计范围。

  目前,我国多数大专院校中园林专业的教学内容相对狭溢,课程设置多以传统园林学为重点,造成知识面狭窄以及设计观念和手法的落后,难以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因此,必须调整园林专业的课程体系。(1)设计方向的课程除了传统园林学中的基础内容(园林艺术、园林建筑、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外,还要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和大地景观规划的专业课程,并将生态学课程更好地融入其中,使园林学科的系统更为完善,更具开放性与综合性。(2)在学好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学生自己选择方向研修并提高此类课题的学分数。既培养能主持大型设计的高层次人才,也培养专向突出的高质量专才,更要培养创业型人才,并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

  园林专业的设计类课程没有完善的教材。到现在为止包括园林设计初步、园林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城市绿地规划等课程还在沿用老教材,而老教材的内容陈旧和不完善明显跟不上形势。作为设计专业教师,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应放在首位,即不局限于传统园林学内容,深入了解现代园林的研究对象和审美要求,将设计类课程内容提升到广义景观规划设计的层面。

  更新教学内容必须收集大量的素材,内容丰富。那么在课件制作时除了按章、节编辑外,还可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做成专题形式,如园林设计课,为了使学生掌握设计方法和技巧、拓宽设计思路,笔者设计了专题形式课件,如:概念设计与园林形式、园林与艺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案例分析、西方现代景观经典设计等,将实例的选择科学化、系统化,使学生在教材以外获得了大量系统的专业知识。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大发展,城市基础建设量的扩张使得风景园林行业正处于膨胀阶段。据调查统计,截止2015年,整个风景园林行业从业人数达到约…2…000万人。面对如此庞大的需求,目前社会上也存在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很多园林专业应届毕业生苦恼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通过对各个设计单位的HR进行访问,分析总结出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刚毕业的学生相关软件能力不足,二是如何做一个合理的方案根本没有思路。《园林工程》作为园林专业的主干课程,与《园林设计》课程紧密联系,旨在培养复合型人才。其要求学生不仅要熟悉园林工程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求学生能正确地使用园林工程的基础知识进行合理可行、可落地可实施的设计,最终能将方案设计与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和施工管理有机衔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及第一线年,李胜、龙松亮在《园林工程“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创新研讨》中提出“课题研讨式”教学法,主要通过教学理念的改变(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有机结合)、教师授课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教科书的及时更新和补充)、学生学习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技能和方法)、考核方法的改变(考核上增加学生主动性能力的考核)[1]。2011年,李艳、聂庆娟在《园林工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中提出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人物驱动重构理论和实践、3结合以及3递进的园林工程教学方法设计理念[2]。2016年,路培在《园林工程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中提出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工程案例、多媒体教学、实物教学和现场教学等方法[3]。本文以从业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园林设计序列为核心主线,通过从整体到局部,理论与实践、交叉思维、交叉联系的方法,使得学生将园林专业的所有课程有机的与《园林工程》联系起来,做好知识间的联系与推导,避免学生就业与行业需求严重脱节。

  园林工程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园林设计中5大要素(土方、水景、园路、假山、绿化)的设计内容及作图方法。其教学的难点在于园林工程更多教人以工程规范和技术标准,只有在实践中操作,并恰当的在园林方案设计阶段很好的应用,才能很好地掌握,所以理论与实践脱节,课程之间的孤立学习是很多学生难以掌握这门课程的关键。下面从某一高校开设的课程为例,分析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大一主要学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基础有机化学、线性代数、画法几何、测绘学、素描等;大二主要学设计的基础课程:园林初步设计1、测绘学、植物学、水彩、水粉、专业认知等;大三主要学习园林专业的基础课程:园林花卉学、园林树木学、园林平面、色彩、立体构成、园林工程、园林景观生态学、园林绿地规划、园林史、园林苗圃学、园林艺术原理、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大四开始动手做园林设计:园林设计、课程毕业设计等。等到毕业求职时,学生突然发现虽然学了那么多知识,但很少能用上,知识体系乱成一团,没有任何头绪。但他们同时也发现,公司选择人才时有2个标准:要么是软件熟练,要么是通过所学知识能做出合理方案。而毕业时存在的问题是软件不熟练,由于知识体系散乱,做出的方案也不合理,因此学生在就业期间很迷茫。于是,目前有大量的培训班如火如荼的进行。据了解,有些培训班仅1年的学费就好几万,他们主要培训学生软件、方案的做法以及施工图等。为了让学生顺利过渡到行业发展的大潮中,其教学方法与行业需求的结合成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本文对学生的学情特征进行分析之后,通过《园林工程》的授课改革,梳理学生的知识体系,让学生顺利掌握如何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方案,如何将方案进行实施落地。

  意格国际马晓暐先生作为意格的总裁兼首席设计师,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与从业经验,从实践的角度提出“园林设计的序列——水、场、山、筑、路、绿、园、形”,并在2014年意格国际暑期夏令营中全面开讲。在AGER总裁马晓暐先生清华景观学系LA…Friday报告纪实中[4],他也指出“竖向设计是景观设计一个最为核心的内容,竖向搞不好,设计就不可能做好!但恰恰是竖向设计,没人教,没人懂,没人会!我们现在做这个专业太浮夸了,都在做大曲线大弧线,玩大概念,而踏踏实实做项目的人太少了。”他所说的“竖向”便是他所讲的“园林设计序列”。2.1园林设计序列的定义园林设计序列即园林方案设计的节点,它指出每个节点从工程上应该如何考虑,从美学角度应该如何考虑,从而得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其具体内容如下。水的来源分为很多类别,方案设计阶段主要考虑的是降水,也就是通过场地的脊线寻找汇水面,确定水面的位置和大小,并通过地下水位标高确定场地中水的标高。场是指活动场地,其主要根据排水分区确定场地合理的功能和标高。山是指场地的相对至高点,当场地标高确定后,可依次寻找场地相对至高点,控制场地大的格局。筑即建筑,当水的标高、场地的功能、园区的控制点确定以后,建筑就可以根据其功能设置。例如建筑可临水,可以放在有功能的场地附近,可以放置在场地中相对最高点等。路是根据地形地貌的多样性,及场的功能顺势而为,按最大化增强其体验性。绿是指植物,主要根据地形地貌及园路的曲径通幽营造植物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园是当场地功能确定后来塑造特色小游园。形是最终通过挖掘场地的地域文化,塑造个性、风格。2.2园林设计序列的作用此序列不仅涵盖风景园林设计的所有要素,而且也为风景园林方案设计提供一套合理可行的方法,使得风景园林的理性与感性完美地展现出来;同时也使得园林设计和园林工程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不仅可找到园林工程知识点所对应的缘由,也能深刻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通过上述园林设计序列,梳理园林方案设计和园林工程的知识要点。并采用理论到实践、整体到局部、交叉思维、交叉联系的方式,使得学生融会贯通,更好地达到社会第一线的要求。现以“水”为例,探索园林工程中“水景工程”和“园林给排水工程”授课…思路。3.1基于园林工程知识指导园林设计的合理性园林设计作为设计流程中最主要的内容,对于掌握其他流程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以设计序列为主线,强化园林设计的方法,同时加入园林工程知识,指导园林方案。园林工程课程最重要的3大工程是土方工程、水景工程、假山工程,其细部的规范与标准可反过来指导方案设计。例如,在土方工程中要考虑原有等高线,要考虑坡度,通过这些计算坡差及汇水量可以反过来修订方案设计中的不足。水景工程中要考虑水源,水源的确定同时也指导园林方案中水面的位置,不会增加多余不必要的管线等。下面以园林设计序列“水”为例,讲解如何基于园林工程知识指导园林方案的设计,如何通过园林工程课程学习园林设计的其他…课程。3.1.1着眼于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园林水景工程在城市水系规划要领中提出“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要求在进行城市绿地规划和有水体的公园设计时要着眼于水的来源与归宿。水的来源主要有地表水(降水、江、河、湖等)和地下水(泉水、承压水等)。降水作为设计中不可避免的因素,在方案设计时应该通过源头找到归宿,使得场地中的水面位置合情合理,能起到园林蓄水的作用,同时也起到美化景观效果。例如新加坡作为一个常年多雨的国家,其降水在景观中成为关键元素。南洋理工大学虽然整个校园位于山上,但是所有的景观湖和溪流都通过明沟排水相连,人活动的场所与宿舍之间也全部通过2层连廊连接,真正的做到生态花园城市的目标。地下水位作为园林设计的基础,对于场地标高的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要设计1个自然湖面,其水位标高一定要与地下水位一致,高了会增加城市排水管道的压力,低了会影响园区场所的安全性。因此,对于园林方案设计时,应着眼于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考虑水的源头及归宿。3.1.2着眼于水的安全性考虑从宏观层面来讲,水的安全性即是以排洪排涝为主要目的,同时营造景观效果。这也正是我国目前提出的海绵城市政策(渗、滞、蓄、净、用、排)。目的是通过园林蓄水,让其有一个很好的归宿,而不是采用地下管网排走。目前中国出现的城市怪病——有70%的城市缺水,同时也有70%的城市发生洪涝灾害。这种城市怪病的出现,也正是基于城镇化30年来城市规划的大批量复制,其未考虑基底水系廊道,使得水系规划出现严重问题。从微观层面来讲,水的安全性主要是场地排水的合理性。例如,在容易发生冰冻的地方,如果排水不畅,会发生滑倒、摔伤等安全事故。3.1.3利用排水塑造场地功能区域园林中既有坡地又有山地,地面的起伏有利于组织地面排水,而且利用地面排水也可以减少地下管道系统。坡地形成的排水分区使得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参与活动。例如,在草地上:2%~3%的场地适合各类人群活动;3%~5%活动,散步;5%~8%散步困难,造型美观;8%~12%种植植栽,可以躺卧;12%~33%种植乔木。3.1.4园林工程知识在园林方案上的落实在进行方案设计时,基于园林工程知识在方案中考虑的顺序如下:(1)寻找水的来源;(2)考虑场地的汇水面,计算汇水量,确定方案中水的位置;(3)疏通场地整个大的排水方向,营造水的体验性;(4)考虑当地的地下水位,确定水位标高;(5)划分整个场地的排水分区,梳理整个场地的竖向分布和功能分布;(6)详细推导场地的排水方式及排水坡度。3.2园林设计指导园林工程的学习了解整个园林设计8大节点的设计思路和对应的园林工程如何检验其合理性之后,园林方案的细部落地所对应的园林工程施工做法及规范便很容易理解。挖掘专业之间的联系点,从源头学习施工知识的原理,而不是简单直接去记忆这些知识。上面从园林方案设计的角度,整体分析园林工程知识点如何指导方案设计中元素水的问题,除方案中的水元素全部理好后,其已经大部分涉及到园林土方工程和园林给排水工程知识点。那么落实到施工细部,便可以着重从《园林工程》教材中讲授对应工程的知识要点及施工图做法。例如在水景工程中会重点讲:从自然地形排水不做防渗湖底的做法,对应的人工防渗水池的做法及所用到的材料;不同的设计方案所对应的不同护坡及驳岸做法等。在园林给排水工程中,针对不同功能场地的排水所对应的给排水做法。3.3现场教学及模型制作强化知识记忆前2种授课思路是从理论上讲解知识点的来龙去脉,但对于园林工程这门实践性强的课程,还是必须落实的实践操作上。所以课程授课中另一个环节便是让学生参与到项目现场中去,同时对于这些真实项目让学生通过现场图片绘制施工图,掌握施工图的详细做法。通过对施工环节的了解,掌握园林工程课程中的专业名词,强化记忆。此外,和园林其他设计课程结合,让学生体会园林工程课程所起的作用,通过交叉学习的方式强化各科之间的联系。因此,在课程作业中会设置园林设计与园林工程结合起来的方案模型制作作业,将局部工程做法也通过模型体现出来,真正将自己所学的东西应用到实践中。

  以园林设计序列为主线学习园林工程,不仅使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各个专业课之间的关系,也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设计行业的方法与思路,与社会行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基于行业经验的探索,总结如下授课思路,以期为高校园林工程课程的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思路:(1)以园林设计序列为核心主线,讲解此序列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基于园林工程知识指导园林设计的合理性。(2)到方案的落实,园林设计指导园林工程的学习。(3)现场教学及模型制作强化知识记忆。

  [1]李胜,龙松亮.园林工程“课题研讨式”教学法的创新研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7,(23):152-153.

  设计基础课程包括造型基础、构成基础、专业基础等课程。进入设计基础课程学习后,要使本专业学生从临摹型思维向创意型思维转变,从一名美术类学生过渡为设计类学生。

  设计理论课程包括设计原理、计算机二维三维设计、工程构造、材料等课程。针对本专业“一专多能”的市场型人才培养目标,掌握理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在以后的设计课程中应用到,并且能与设计实践相结合,如景观设计方向开设的景观环境原理、景观工程、景观设计初步、景观构造与材料等课程。

  专业设计课程包括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植物设计、家具设计等课程。以景观设计方向为例,开设景观设计(庭院、社区、综合场地设计)、景观建筑设计、植物配置与造景三个门类的课程,还可以增加景观规划专题这一系列的辅助设计课程。

  部分专业选修课程包括雕塑、陶艺、城市家具、景观生态学、城市设计、中外园林史等专业课程。该类课程为完成基础及专业课程之外的扩充,既可以拓展学生的专业能力,又可以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学习兴趣。5.专业实践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包括建筑风景速写、手绘表现、设计实践项目调研、毕业设计等课程。专业实践包括学生将所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以及将四年学习期间所学综合完成的毕业设计。

  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将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在实践中应用,参与课题设计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佳途径。课程的开展有规范的内容,由实题开始,以副教授职称以上导师和至少两名辅导教师构成的工作室形式展开。将专业教师分为多组,承担不同的设计课题,由学生及工作室教师双向选择,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给予了教师教学充分的自由度。学生在工作室学习不仅深化了所学的专业知识,而且能熟练掌握相应的制作技能,有利于团队管理和协作、现场踏勘、资料分析与研究、设计创新创意、市场分析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科性质要求学生能同时具备设计能力与表现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练习是主要教学方式,实践课程少,实践时间短,忽略了社会实践环节,很难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而开展工作室模式教学正是针对此弊端而进行的改革。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展工作室模式教学很有必要,也迫在眉睫。

  教师的素质和学历职称不容忽视。除此以外,教师的创造性思维也是很重要的,优秀院校创造的成果,都离不开具有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设计学院的专业教师队伍现阶段年龄结构和层次比较合理,中青年教师占的比例比较大。这就需要学院多提供深造、培训、交流的机会,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针对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对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是大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的继续深造,学院应给予支持、鼓励及制定相关的奖励机制。

  社会需求的时效性、行业的发展是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主要推动力,其影响是全面而持久的。而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决定了设计企业的管理技术、经验和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能否及时融入相关的实践教学。因此,环境艺术专业教师在行业间的培训和交流对于促进实践教学的改革及项目工作室的顺利进行是基本保证。教学经验和专业发展的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包括学院内部不同专业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专业教师教学与学院管理层之间的交流。为了保障顺利交流,除了学院提供交流的机会及平台以外,每位教师的积极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制定一些正式的规章制度,采用如展览、座谈、考察等多种交流形式,以形成良好、持久的交流机制及氛围。最后,校际相关专业之间的考察及交流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环节。


标签:园林设计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