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平台随着社会中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逐渐步入小康阶段,对生活追求也有所提升,因此,对城市生态空间的利用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人们偏爱中国特色园林的程度,应当要求园林与规划行业的人才相结合,在城市规划的进程里,充分尊重园林景观的自然属性,将其融入到城市化的各个阶段里,结合城市规划中的轴线设计、空间设计、绿地系统设计,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园林景观,以此来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的塑造,实现所提出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
绿色植物是城市景观塑造的主要载体,一方面能够净化城市空气半岛平台,将汽车尾气、废气排放对人体的损伤尽可能的降低。另一方面,也能够隔绝噪音对城市中人居生活的干扰。因此,城市规划中增设特色园林景观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游客的旅游都有显著的改善。
虽然大多数城市都已经认识到了城市景观营造的重要性,但是在绿化过程中出现了“千城一面的中国风现象,在滨河景观的设计中只是增设小亭子或者古典形式的长廊,或者在局部融入欧式园林的风格特征,既没有中国风的典雅也没有欧式风的活泼。每到一个城市都是同样的视觉感受,给予大家审美疲劳,导致厌烦情绪的出现,同时让游客不能及时辨别城市特征,是对城市规划地方性特色的削弱。
城市不仅仅只是为居民提供居住和工作的场所,也需要在休闲和娱乐方面满足居民的基本要求。城市中高密度的建筑群将城市空前切割得七零八落,并不能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因此,希望园林景观能够在一程度上为居民提供一个运动、休憩的场所,以此来扩充城市的基本功能。
为了凸显城市的地方特色,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应当充分将城市特色进行融入。对于历史悠久的城市,要凸出历史文化的特色;对于工业性的城市,注重工业特征的塑造;普通的城市,要注重特色点的挖掘。并且要结合城市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生态条件的多样性,这也需要设计人员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遵循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城市园林景观的使用者主要是人,设计过程中,人的生活习性,适宜的空间尺度显得尤为重。因此,在有限的绿地空间中,利用各种环境设施条件,将其与城市中繁忙的现象相隔离开来,营造适合人生活使用的特色空间。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让人在经历了一天的忙碌之后,能够有一个轻松的环境去享受生活的美好,放松一天中紧绷的情绪,便于更好的投入到新一天的努力中。
园林设计在满足人民基本对休闲娱乐功能的追求下,更多的是通过美观性来体现城市特色。因此,要注重各种园林要素的布置和相关园林设施之间的结合,充分体现园林的美观性,将独具一格的设计特色表达出来。例如不同材质景观的结合要结合公园的主题进行设计;植物的组合要充分考虑到植物季相带来的变化;公园设施的设置要注重元素的掌控,以此来体现城市规划色景观的营造特点。
室外环境本身就具有较高的危险性,无论是景观设计中假山的安置、亭子与植物的结合、水体安全的控制等都应当保证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尤其是对老人和小孩这一对园林景观使用较多的,增设安全措施和应急避险原则,防止安全隐患的发生。
植物作为景观营造的重要基础元素,在设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丰富多样的植物搭配代表着城市园林设计的水平。但是,由于绿化过程的缓慢,我国在植物物种多样性上考虑较为欠缺,且大部分景观的塑造容易出现植物配置不合理的情况。发达城市相对来说情况好一些,植物多样性较丰富,但是配置不合理,不能显著突出园林景观设计的特色,仅只是孤植和树阵的组合,单一性较强。而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植物多样性设计本身就弱。例如西北地区,由于自身气候干燥和缺水情况,植物本身数量少而且生存性能也较差。
城市污染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严重,汽车尾气、工业废气、雾霾等影响变得严重起来。园林绿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污染,但是由于数量与自然生长的林地相比较少,自身的调节能力不足半岛平台,对严重污染的治理也是杯水车薪。
对于城市规划来说,主要在于人居环境的改善。因此,注重植物多样性的配置,在重点的景观节点,通过“乔灌草”的数量增设和空间尺度的结合,利用古典园林中移步换景、透景等园林设计理念,使得景观节点的设置变得日益丰富。
在植物选择的过程中,大多植物是外地运输过来,因此要保留本土的土壤作为基质进行种植,而且要注重肥料等营养物质的供给。在维护过程中,形成定期修剪、浇水等手法,严格控制维护过程发生的变化。
对于不同的地域来说,园林景观的色彩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加以改变、南方气候较热,降水多,多以小桥流水等景观要素作为主要特点,突出温婉、平和的景观特征。北方等气温较高的地区,人民更偏重于亮丽色彩的追求。而民族特色显著的地方,则要符合民族色彩的搭配,突出形成地方特色。
城市规划中融入特色园林景观的元素不仅可以满足城市城市居民的美观性要求,将人与自然中的和谐性充分体现。但是要想做到这一目标,对于园林和规划行业的设计人员来说都是一大挑战,只有充分考虑城市的环境、园林的设计特征,了解地域的风土人情,将各方因素融入到景观设计中来,设计出更加优秀的作品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营造目标。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也不断加快,使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近几年来,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并采取了大量的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一系列重要举措,如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提高城市的绿化水平,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城市的不断发展使市政园林设计也在不断发展,这就对市政园林设计做出了新的要求。只有统筹规划市政园林设计,才能使城市规划不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市政园林设计大体分为园林绿地规划和设计两部分,主要是针对城市绿化而进行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园林绿地规划是在城市的某一区域内在进行绿地建设之前,首先对该区域进行考察、审批等,最终对该区域的综合状况进行判断,做出适合本区域的完整的绿地规划方案。并配合城市的整体格局,在规划时适当引入一些建筑美学、人文思想等的规划建设。
园林绿地设计就是指市政园林设计部门规划的设计工作,是建立在园林绿地规划的基础之上的,是将理论变为现实行动的一个过程。园林绿地设计包括多个方面,主要有地形、园林建筑设计等方面。
我们在对城市进行规划的时候,要保证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要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做好对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市政园林设计是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而进行设计的,是保证城市绿地面积的必然要求,是进行城市规划的基础,只有将市政园林设计的工作做好了,才能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水平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将建设生态环境与城市规划计划紧密结合起来,提高环境质量,保证生态环境不被破坏,是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共同发展的保证。应当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实现城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只有合理规划好了城市的建设,才能使市政园林设计得以发展,做到可持续发展。
现在许多的市政园林设计并不考虑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设计人员为了可以追求设计的效果,一味地只是生搬硬套别人的模式 ,并不去探索适合城市发展的设计方式,不了解城市的地理特征、土壤性质,给城市规划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当前的市政园林设计发展还不完善,设计人员在对市政园林进行设计的时候,往往受经济利益的影响,在设计时与园林景观的营造相背离,忽略了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和可持续发展。比如,在对园林的植物选择上,设计者没有考虑城市的地理特征和气候条件,忽视了树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在市政园林设计建设过程中,植物树种的选择对园林的设计是否达到理想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绿化植物进行选择时,要选择植物根系发达,容易存活且容易管理的树种;此外,还要将树木的类型与当地的土壤性质结合起来,选择适合本地土壤的树种进行栽培。
森林植被是使生态环境得以改善的基础,灌溉系统是市政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景观需要水的保养,因此,在进行市政园林设计时还要将灌溉系统综合考虑在内,合理铺设灌溉系统的管道。
在城市规划中最普遍的市政园林设计就属对居民区的规划设计了。居民区是人们生活的地方,是城市人口聚集最多的地区。在对居民区进行规划时考虑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积极向上、健康温馨的生活环境。因此,在对居民区进行园林设计时,要增加对装饰性花草树木的引进,增加一些吸尘防噪声的树木防护带,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又能为人们提供一个干净整洁的休闲场所。在一些发达的地区,还可以在居民区内设计小型花园、喷泉等,逐渐在居民区内形成一个完整的园林规划体系。
学校校园是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是城市规划中很特别的一个区域,因此,学校内的园林设计规划是为学生的学习为服务的。学校校园对环境的要求很高,要十分安静才行。因此,防止噪音污染是学校园林设计规划的必然要求。在树种的选择上要以绿地为主要覆盖植被,多种植一些吸收噪音的植被,如松树等。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安静和谐的学习环境。
公园是城市规划建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能够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在对公园园林设计规划时要注重公园的娱乐性和观赏性,同时,在规划时还要注意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结合在一起,突出自己的地方特色,不能一味地生搬硬套别人的成果。
这类区域对环境的要求更高,不单单是要求环境的安静,对环境的舒适度要求也很高。应该选择远离市区的嘈杂的郊区或者是环境清幽的山区,在对其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要强调防尘防噪音的树木的引进,增加草地的绿化面积,在其周围增加森林防护带,保证病人在一个安静的环境内休息疗养。
工业区的污染一般比较大,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要注重对已破坏的自然环境的改造,重点弥补破坏的自然环境,并结合工业区的自然状况,选择防尘的树木防护带。此外,还要注重工业区的“艺术性”,合理地布置一些观赏性的花草树木,缓解人们的工作压力、愉悦身心,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工业区。
经济的发展使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高,城市工业区的开发和住宅区的建设,既使城市得到了发展,又使城市的原有生态环境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这时,市政园林设计从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角度,为居民打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关心的不再仅仅只是城市的发展水平,人们更多地开始考虑到自然环境的好坏。市政园林设计为居民提供了一定质量和规模的绿化规划建设,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从自然环境的角度来看,我国各城市之间的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城市规划的发展状况也各不相同,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对城市规划的认识就更加欠缺,市政园林设计规划也应当加以完善。此外,我国各地区之间有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在市政园林设计上的要求不同,要考虑的问题也不相同。
结语:城市是人们生活的场所,是人们进行经济交流、文化融合的重要地方。城市规划就是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的保证。市政园林设计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了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城市规划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市政园林设计也是在综合考虑城市的特点之上慢慢地发展起来。
[1] 李永清.园林规划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1).
[2] 黄勇,刘志强.园林规划设计促进公共健康[J].林业勘察设,2010,(1)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深入,市政园林建设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逐渐的展现出来。市政园林设计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整体规划系统化、完整化、生态化的有力保障,是保护城市居民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高城市生活水平的平衡杠杆。
在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以内都在不断的推动城市化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日益加速的城市化建设本身就已经使得城市出现了大规模的扩张以及城市道路建设的扩张。但是,这样的改变势必对城市本身的原有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从城市的人文环境建设的角度出发的话,市政园林的设计本身就是一项比较长远的工作。由于城市中的绿地数量和具体的规模将在很大的程度上直接决定人们的生存环境质量的高低。人们所关心的不仅仅是周围有多少高楼大厦那么简单,在很大的程度上人们更加关心这样的建设格局对人们的健康所形成的影响。所以,现代意义上的城市人居环境更加的重视人们所居住的环境好坏,通过城市化的建设营造出一个和谐的人居环境。因此,城市的市政园林设计就变得非常有意义。
1、市政园林设计程序的纰漏 普遍认为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有很大差别,将景观设计归于建筑设计的附属物,把景观设计误解为只是单纯的园路设置、植物栽植。甚至把建筑后的景观设计就根据电脑的三维动态效果进行设计半岛平台,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对程序的错误编写不能做到科学的规划布局,例如在某些景观建设中,不考虑交通、消防、管道等基础设施的布局,那么当树木成长到一定高度后,就会影响到这些基础设施的使用,从而导致人力浪费和经济的直接损失。任何问题的发生都会影响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要正确认识园林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内在联系,避免园林设计中出现的一切纰漏。
2、市园林设计过于追求复杂化、潮流化 城市园林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平衡城市的生态环境,维持城市环境质量,然而有些园林设计者一味追求所谓的“亮点”,光做表面文章,失去了园林简约、朴素的本质。比如,不少市政道路的行道树选择,在满足景观的前提下,还是要以长势良好的乡土树种为主。 另一方面,每隔几年总有一些流行的园林设计,如前几年在北方广泛流行的江南园林风和近几年流行的欧洲风、美国风、日风、韩风等。一旦有一些较好的设计流行开来就开始全民模仿,举国皆是,在这样的大潮流中当然有很多的成功作品,但是盲目的模仿不仅会使设计走向世俗化也会失去本城市的文化内涵,不能更好地为当地百姓服务。
3、市政园林设计中考虑角度不够全面 市政园林设计中考虑角度不够全面。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景观设计形式过于简单。市政园林建设在发达的沿海城市发展的较迅速,由于当地资源占有量有限,常常是为了快速达到绿化效果,在城市活动密集的中心地带铺设大面积草坪,在周围稍微点缀一些常见的乔木,形成简单的绿色景观,草坪的退化与其他绿化植物相比速度较快,因此说这样的景观只是为了暂时改善生活居住的环境并不具备实用价值。另一方面是随着城市工业的不断扩展,生态环境已经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排放的各种有害物质对居民的身心健康构成了威胁。因此很多专业人士提出了将“森林”引入到城市建设中,提出无需种植名贵的花草,只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才是最好的。可是在实际生活中,地方政府为了提高城市的美化度,不惜重金去购买名贵的树种来装饰城市,但是这些所谓的名贵花草并不符合当地生态环境的需求。
1、因地制宜,体现地域性与文化性 城市的园林是城市文化体现的重要元素,一个城市的文化特征与地域特征体现在园林设计的宏观布局上与每一个细节中。设计中要考虑当地的历史与文化,注重文化的传承,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市政园林。 植物配置上,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特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朴素自然,将城市建设成舒适的园林城市。
2、城市的市政园林规划要根据不同的区域进行分类对待 市政园林设计要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统一,将设计放到城市的整个区域环境中,结合城市的整体文化、建筑风格以及居民需要,正确定位园林的性质、功能和形式。园林设计首先要与周边的自然人文环境相协调,它的尺度、形式、色彩、风格必须与周围的环境相统一,服从于周围环境的需要。对于城市来讲,不同的区域规划要进行不同的园林景观设计。
对于城市的工业区来讲,由于在这个地区大部分上都是城市的外环以及郊区位置,此处的人文环境相对比较差,自然的环境也比较差。对于这类的地区,在进行园林设计的时候,就要充分的考虑到这个地区的防尘和防污染要求。在进行具体设计时,整体上对工业区的内部背景与植被景观进行综合考虑,注意查漏补缺。由于这个地区比较偏远,而且职工都是在上下班的过程中经过,需要放松精神压力。因此,从美学的角度上,注意选择那些比较容易让人放松心情的植被。对于城市的居民区来讲,由于其内部的人口密度相对比较大,该区域内园林设计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改善人居环境,调节区域小气候,改善人们的生活状态。所以,在进行详细的植物配置过程中,营造一些仿自然的植物群落,达到降尘除噪美化环境的目的。同时,要在区域内部规划一定的休闲娱乐空间,形成比较好的生态体系。对于城市的文化区来讲,城市的文化区域内部具体分布的有公园、广场以及学校等的文化设施。这些设施具备了比较强的市政园林设计特色。由于这些地区往往是与城市的整体设计相互融合在一起的。在这些地区内部,很大程度上将直接的反映出来一个地区的精神文化面貌。所以,在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当地的人文思想以及文化景观,突出地方的特色,反映出一个地方的人文思想和文化氛围。同时,园林景观设计要与使用的人群相互结合,尤其是在学校地区的规划中,要适度的迎合学生的生活习惯和个性特点。
3、市政园林设计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市政园林设计要把环境的影响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内容,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实际地理环境来展开合理的布局,力求做到功能齐全和层次分明的完美结合。市政园林设计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具体是指,设计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状况和所选择植被的自身生态习性而进行,进而达到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善、生态的良好发展、人们身心健康、经济增长的综合效果最优化的目的。市政园林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既是生态园林和宜居环境取得双赢的保障,又是人类未来发展的总趋势。
市政园林的设计涉及到的专业知识面广,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需要在找出影响市政园林设计问题的基础上,针对问题探索具体的解决措施,为市政园林设计创造有利的条件。
[1] 汤张潮,刘建明.市政园林设计与城市规划[J].科技向导,2010,(36).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产生了很人口集中、现代高层建筑密集的大城市。这些大城市在市场商业竞争上有许多优势,但这种大城市是隐形炸弹,是病毒温床,“三废”污染严重,对居民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公害,解决这种公害最经济、最有效果的办法就是将城市园林设计、绿色生物系统工程和城市景观规划结合起来。
一个完美的现代化大都市,必须具备高质量的城市景观,以完善的生态体系为基础,仅靠简单的绿地建设是不行的。应解决好保护和利用、改造和恢复的关系,保护生态系统,利用自然环境,在经济政策制定和建设中,避免以损害环境利益为代价的短期增长模式及不合理的城区过度开发,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物质生产、能量流动的高效及通畅。
城市规划的服务对象是市民,其最终目的是为市民创造休闲、娱乐、居住环境,让生活在其中的市民感受舒适。
利用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基质”的规划方法,将城市绿地系统化,实现整体效益大于局部效益之和的绿地效应。同时,将城市绿地系统和国土绿化紧密联系,把城市作为一个大花园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形成城乡一体的优良生态环境。
根据现状自然条件同时结合当地的人文景观,规划出不同的景观分区,各区在服从整体的前提下,形成本区个性化的自然、文化风貌。
规划中应注意协调“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土地利用”三者间的联系,通过合理利用土地,使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相互促进,以环境拉动经济,以经济促进环境。在树种规划中,突出“健康绿地”的概念,即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品种,最大程度地节约植物的栽植、养护成本,以形成生机勃勃、绿意葱茏的植物景观。
园林设计,就是园林的筹划策略。具体地讲,园林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挖湖、堆山、理石)、种植树木和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并建成美的环境的过程。
城市景观具有自然生态和文化内涵两重性,自然景观是城市的基础,文化内涵则是城市的灵魂。生态绿地系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部分,是城市环境中具有生态平衡功能的支撑系统,也是反映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现在,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追求,已从偏重个别封闭、内向的园林转为开敞外向的城市绿色空间。城市园林绿化的理念,已从“城市中有花园”发展到“城市在花园中”、“城市在森林中”。“文化、绿野、传统建筑”已成为国际社会评价城市先进水平的标准,工业城市的规划观念正在被淘汰。人们正日益注重生态环境质量、城市文明、历史与文化。园林绿化不仅有助于创造美好的城市环境,更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要通过科学的调研手段,充分了解城市居民的实际要求,从市民的需求出发,同时结合当地的自然生态、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城市景观规划。用生态园林城市的理念来引领城市景观规划,创造绿荫掩映、风清水静,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富足的城市环境。城市的建设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的经济发展现状,对城市园林建设做出合理安排,在对城市园林和城市景观进行规划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城市未来发展方向,避免因为城市建设而对城市园林景观造成破坏。在世界发达国家,已经出现过因为城市生态环境破坏而造成的灾难,因此这些国家在城市园林建设方面具备很高的认识和丰富的经验,也已经制定了很多城市园林建设的法律法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推进,生活在钢筋水泥中的都市人已经越来越向往和依赖良好的园林景观,如何将优质的自然景观融入大都市的建筑之中,也是各地区重点研究的问题。
城市园林建设,必须在保证城市经济建设的前提下进行,也必须便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城市的景观规划工作,必须将园林设计放在首要地位,努力争取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和政府财政支持,聘请高水平园林设计人员对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园林规划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将城市园林与城市现代化建筑有机结合,提高现代化大都市的生态建设水平,在大型公路桥梁附近,要增加园林景观,保证大型公路的空气净化效率,在大型工厂尤其是高能耗高污染的工厂附近,要加大园林绿化比重,确保该地区生态环境稳定,在高密度的居民生活区,要进一步优化园林景观,保证大都市中生活的人们有机会充分的接触自然、感悟自然,城市园林的设计还要充分认识到城市景观规划的大局,在湖泊较为密集的地区,要对湿地资源进行充分地调查研究,利用湿地资源有计划地开发建设湿地公园,做好开发与保护并重,如衢州市就利用乌溪江的湿地资源规划了乌溪江部级湿地公园,建成后的湿地公园将成为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园林建设、城市建设、城市经济建设三者之间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在文物保护地区,要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结合当地地方特色,把握时展方向,合理开发建设历史文化公园,如衢州市就在原有府山公园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府山公园周边的南宗孔庙的文化,建成了儒学文化公园。要适时引进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对城市园林景观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充分结合城市自然生态特点,安排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适当增加城市园林植被的数量和质量,切实保障人口密度大的地区的人们的身心健康,把城市人民的生活需要放在城市园林设计和城市景观规划的首位,城市进行园林建设和城市景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要从人们的身体需要出发,科学地布局城市园林,城市园林的植被分布情况,要细化到每一个大型乔木的种植和养护工作,以严谨的工作态度,保证城市园林建设的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从严格意义上讲,宜居城市应该融合自然环境半岛平台、人文环境两种,形成一种特殊的结合体,在这样的城市中,自然环境主要是由原始型自然与人工型自然共同组成;人文环境主要是由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元素组成。在建设宜居城市的过程中,对园林规划设计进行系统的研究,相关的理论建设应该坚持“践行规划先行”的原则,以建设园林型城市作为城市发展与规划的最终目标,并科学合理的布局宜居城市园林,要以美化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经济水平的发展作为根本目标,从而制定出完美规划蓝图。
在宜居城市进行园林规划设计,一定要是坚持“高起点”理论,站在起点较高的位置进行来整体布局,将发展宜居城市当作一项艰巨的任务放置在全国这样的大环境中,让宜居城市的整体发展空间能够更为广阔、更具思想、更有韵味。
除了上述理论之外,在宜居城市进行园林规划与设计还需要提高自身的品味,在高品味、高水准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如此一来,城市可以向社会广泛征集建议,如果有更好的条件,相关的设计决策机构还可以向国家园林设计院或者是一些极富经验的设计专家请教,提高设计水平,更新设计理念。除此之外,还可以组建一支高水平的设计团队,为城市的园林规划设计提供方案。
在园林的规划设计中,应当坚持“树木为主、花草为辅、自然融合、美中取胜”的原则,将“绿色”与“美丽”贯穿到园林设计当中。同时,园林规划设计必须要因地制宜,保证整体的规划具有实践性以及可操作性。另外,在层次规划上,应当保证错落有致,提倡敞开化、景观化、艺术化的园林设计理念。如果是选择树种,一般可以考虑采用速生树种配合长寿树种、常绿树种配合落叶树种等方式,要坚持本地树种为主,外来引进的树种为辅,进行树木种植。在布局与搭配方面,必须要保证乔、灌、花、草之间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重点突出自然景色,彰显出宜居城市中的独特韵味与特殊风格。
宜居城市在建设中的重点应当是为普通居民提供生活、休息、工作的优质空间,这就需要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层面进行研究与设计。宏观的规划设计主要表现出区域演变的真实规律,以及人类、城市、园林本身、自然环境之间的影响方式,宏观的设计应是对宜居城市建设的整体认知;中观的规划设计重点表现出的应该是依照系统逐渐演变,呈现出来的规律性,以及不同结构、不同层次、不同布局的特殊的规划方式,中观设计应是园林规划设计的指导所在;微观的规划设计重点表现出来的是园林设计的主要方式,微观设计就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基础所在。
建设宜居城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因地制宜的方式,充分地依靠城市本身的自然条件,通过科学的整合与规划,架构绿地的实际分布。主要的自然要素应该是河流、湖泊、丘陵等,这些都要同城市的生态景观相连,如公园、林荫道等,从而形成一个布局合理且层次分明的绿色框架。例如:早期的巴黎城市,以罗马古道穿过塞纳河的位置最为中心,以罗马古道、塞纳河作为两条主线,逐渐发展,形成巴黎城的主要框架。
宜居城市的建设不能够仅仅围绕某一单一领域,要依靠城市所有的绿地,无论是市内还是郊区,都要容纳进来。在城市内部的绿地应当作为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决不能单独进行设计,而割裂了整体的环境建设。除此之外,在规划的过程中,应当整合相应的管理职能,形成一个统筹全局的管理体制,让城郊建设以市内建设能够真正的融为一体,保证园林规划设计能够在统一的环境下完成。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面积会不断增加,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我国绝大部分的城市都要依赖与城市周围的大面积自然区域,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城市生活的质量,保证城市环境的良好。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城市扩张已经破坏了周围的生态环境,这一定会给宜居城市建设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要保护城郊区域的自然景观,尽可能的保证景观的原始结构,在此基础上将城郊景观同城市内部景观相融合相连接。同时,城郊区域被誉为是城市周边的原始型绿色空间,将其当作是城市绿地发展的延伸区域,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将其引入到城市内部,从而真正实现城市绿地与城市周围环境的高度统一。
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其中涉及多个专业方面的知识,包括建筑、文学、美学、植物等。在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城市的生态、环保、文化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优秀的园林景观设计,可以产生美感,让园林景观设计自然融合到城市生态系统中,还能够改善城市环境,减少污染、净化空气。
目前,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缺乏比较统一、健全的政策支持。比如,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对其不够重视,认为可有可无。为了取得良好的政绩,片面追求经济和效益,忽视对环境的保护。
城市规划中的园林景观设计,缺乏统一的园林规划理念。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按照喜好来设计,忽视了与城区、郊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协调、统一。
在我国很多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缺乏科技含量,设计形式单一,个性和创新不足,不能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广泛征求多方面意见,建立健全城市规划的监督与施行机制。既可以确保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有章可循,又能避免被个别领导的个人主义所左右。此外,还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思想,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注意确保它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为了确保园林景观设计有一个良好的指导,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设计理念,即生态环保、和谐统一。在应用园林景观设计方法时,从整体着眼,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创新,确保园林景观与城市规划相协调,同时具有良好的生态环保作用。
城市规划中的园林景观设计,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即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体现当地的历史文化,就会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各个城市园林景观元素,人们看到这些元素,就会产生认同感。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主要设计到2类景观:(1)人为景观。比如,在园林景观道路中,可以融入当地的雕刻、绘画或书法艺术,既能增强防滑效果,还能反映出当地的文化艺术。(2)自然景观。与人为景观相对,指的是非人工的材料建造出来的景观,通常指的是植物、水,它们都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在植被设计中,可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等,选择多样化的植物,多选择本土花草树木,促使园林景观设计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水系应用中,可以建设生态河道,使其具有合理的生态系统组织结构,更好地融入到自然中,让园林具有“拂堤杨柳醉春烟”般诗情画意的色彩,并且反映出当地的文化内涵。由此可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可以让园林景观反映出当地的历史、文化等,还能使其融入到自然中,不会显得突兀。
目前,我国科学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学习,园林设计与城市排水系统相结合,植物区域可以采用滴灌、透水管等新技术,从而减少城市排水系统压力。此外,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不可闭门造车,而是要以开放的、长远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与方法。但不能一味模仿,而是要在引进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利用新材料、新工艺、新理念,打造会呼吸的河道、道路,建造会呼吸的绿色城市。在设计中配合绿色建筑植入花草树木,从而不断改善园林景观设计方法,增加其科技含量。
城市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社会发展程度的标志。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城市是一个规模庞大、关系复杂的动态生态系统, 由社会、经济、自然子系统复合而成, 具有开放性、依赖性、脆弱性和高度人工化等特点, 极易受到环境条件变化的干扰。而城市绿化在保护城市生态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城市园林绿化景观成为了现代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是一门集设计规划,生态和人类学为一体的一门学科。在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和设计中,首先要保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各种各样的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总和以及它们的各种生态过程, 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物多样性是提高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基础, 也是城市绿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绿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对绿化中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的建设和发展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城市绿地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原有的绿化资源。这就要求我们对原有的城市绿化系统的多样性进行调查,对其进行分类,建立起一个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为城市绿化多样性的建设奠定基础。在城市绿化过程中,有些城市原有的自然景观因为生长的纯自然性不符合人们审美需要,所以往往在城市绿化的过程中被改造成整齐划一绿化景观。但是这些自然景观往往是具有地带性特征的群落,含有丰富多样的乡土植物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关系。一旦整齐划一之后,从视觉审美的角度上来看固然有好的一方面,但是整齐划一之后其生态系统的建立就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所以在城市绿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最大可能地保持原有生态系统。
城市绿化中生态优先和整体优先是2个非常重要的准则。在这2个准则下,就要打破城市绿化和郊区林业分而治之的局限性, 城市和郊区的各种绿化都视为城市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大绿化格局。在城市绿化规划的设计中要注重对自然资源和非绿化建设的利用。总之,“绿地系统应保证城市自然生态过程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减少城市生物生存、迁移和分布的阻力面, 给生物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更便利的生境空间, 改善生物群体的遗传交换条件, 创造更好的生存和繁衍环境[1]。”
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要和城市的主题相结合。这种情况在我国的很多城市中都有体现。以青岛为例,青岛很早就作为通商口岸被开放,所以青岛的城市现代化也就开始的比较早,因此青岛的建筑是中西结合的体现。这些状况就决定了青岛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必须依照其浓厚的东西融合风格来设计。与青岛相类似的还有其附近的威海。威海在19和20世纪之交沦为德国的势力范围,在20世纪初又沦为日本的势力范围,这就使得威海的建筑和整个城市都带有这种风格。因此,与之相对应的,威海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也是依附于这种风格之上的。可以说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是以城市风格为基础的,但是建设和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这种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新建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可以根据园林主题结合场地地形、城市所在地气候条件以及城市本土植物形态特点、生长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景观设计的主题思想,以此开展城市园林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工作[2]”。
2.3.1 与生态学相结合。加强生态园林建设。生态园林是与传统的园林不同的一种新式园林,我国在19世纪80年代开始生态园林建设研究,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生态园林的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传统的园林相比生态园林更注重园林的生态作用,具有公共性,欣赏性,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征。
生态园林设计的原则。首先,要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合理布置各种绿化项目。生态园林是将生态学和审美学结合起来的园林。这就要求我们对整个的园林布局要有整体上的把握,系统的将各种要素按照生态学原理的要求结合起来。
2.3.2 构建“天人合一”的绿色和谐的生态园林环境。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人类服务,这就决定了城市中的生态园林建设也要为人服务。所以,在生态园林建设中要最大限度的保证城市,人和景观的和谐统一。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随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城市有不同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这就要求在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和设计中要结合城市自身的特征和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在大力发展工农业经济,提高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危害。为了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矛盾,寻求一条能同时满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道路,人们研讨出了城市环境改造这一策略。而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作为城市环境改造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所提倡的城市园林化设计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认可。目前,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
城市是国家经济相对繁荣的地区,同时也是污染相对集中,污染值相对较大的地区。而城市环境又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果城市环境被经济发展所破坏,其必然会对人类的生命和生存产生威胁。另外,城市环境也是一座城市形象的展示,其环境的质量以及城市建筑景观的整体布局都将对城市形象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在实施城市规划建设时,务必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对城市景观作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在坚持以人为本、生态环境维护、配合城市本土文化以及因地制宜的原则上,认真做好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和设计工作。
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基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所强调的不仅仅只是艺术价值,还有城市景观的实用功能。所以,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时,所考虑的角度应该是多方面的,而不仅仅是从城市绿化这一角度去思考。事实上,最能影响城市景观设计理念发生改变的还是人们生活习性和行为方式。鉴于环境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工作等切身感受到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对其进行设计时,就必须要充分考虑其对人们心情的影响,即是说,城市环境的设计要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要具备调节人的心情的作用,这样的设计所坚持的原则便是“以人为本”。
在城市环境中,优秀的环境设计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而对于设计师的创作意图,人们也可以通过所呈现出来的美丽的设计作品去领会,通过作品中蕴涵的心理文化,去领悟和意会设计师的创作意图,从而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其中一项关键内容是生态设计,主要是指一种建立在环境保护和环境节能基础之上的设计理念,同时也指在设计过程中能够保持生态系统平衡,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相互协调,将其对城市环境的污染降至最小的一种设计形式。
注重生态环境的维护,这便是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所坚持的第二项原则。在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中,要求其在尊重生物物种多样性,减少资源使用和剥夺,保持城市水循环,保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前提条件下,再通过城市规划和建设手段来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城市景观生态设计将人看作自然的一部分,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并反对人类对环境所进行的一切不合理开发和资源利用,反对人类对自然环境进行破坏。
城市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在具体执行时,要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对自然固有的演变和更新规律加以重视,要尊重自然,认识到自然群落的生命力比人工群落更加顽强。并在尊重自然客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城市环境中所具有的各种乡土植物和自然再生植被,注重对这些植被的管理养护,充分发挥自然的能动性,在原有的城市绿化环境上进行二次改造和更新。
我国地大物博,民族种类多,所以各个地方的自然条件、经济情况、社会风俗等等都有很大区别,一个城市在漫长的历史变化中所遗留和汇聚的文化也不同,城市是文化的荟萃,也是科学技术的结晶,所以我们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一定要遵循城市的文化特点。城市的园林景观建设通常是在末端的环节出现断点,使其不能统一。所以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在最开始的设计中,就把景观以及环境的考虑全部融进去,有目的的去改造和实现。景观的统一构思可以使城市更集中的体现出本土的特色以及地域文化。
我国虽然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由于起步较晚,所以还处于发展中阶段,而且我国的特点是人口众多,各种资源的分布并不均匀,贫富的差距特别大,所以我们要在各个方面尽可能的节省开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要符合实际的情况,因地制宜。在设计和建设中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资源,经过精心的搭配和合理的改造,使其成为很好的场地。
尽管我国城市园林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1)重视园林景点建设,忽视城区、郊区一体生态大园林建设的现象普遍存在;(2)重视片面的绿地指标,导致了城市园林绿地在面积上达到了一定的数量,而总体绿量不足。为追求气派而过分强调草坪的作用,或单纯的草本、灌木或乔木相互孤立种植,而忽视乔、灌、草、地被植物群落式立体配置的重要性;(3)在园林风格上受欧美文化的影响较大,忽视传统园林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4)缺乏健全的政策、体制、机制保障体系。
园林城市是在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顺应当代人的需要。以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以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和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园林。它的总目标是“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公共绿地管理,专用绿地管理,园林绿化建设、养护管理,园林绿化材料生产、园林绿化科研、教育、服务管理,密切相关,互相衔接,在国民经济中,形成了独立的产业体系。
根据国家绿地规划要求,借鉴国外城市绿化成功经验。着重于整体城市大环境建设和整体规划,在结合大规模市政建设和旧城区改造的同时,同步进行高质量、高标准的园林城市。
坚持以人为本。园林建设的服务对象是人,这就要求在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其服务对象的行为感受与需求。因此有必要在规划设计的前期先对其服务对象的行为特征和需求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走群众路线,听大众的意见,充分发扬民主。
综上所述,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就必须从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做起。因为景观以及景观格局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为了塑造一个美好的城市形象,相关部门就必须加快城市的建设进程,在完善现有的园林绿化配套法规以及技术标准的同时,充分发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倡导并全面推进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和建设工作。
[2]王铁.日本城市景观的现状和设计.城市环境设计,2004(3):80-85.
[3]张学军.浅谈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山西建筑,2007,33(22).351·352.
[4]赵丹.现代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美与时代(上半月),2010,(01).
园林设计在我国应该说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因为我们的造园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有一批在世界上堪称绝佳的传统园林范例和理沦说它年轻,是由于这门‘学科在实践中发展、演变和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接轨,又是近几十年的事20世纪80年代之前,园林规划设计业内人士很少,加上国力有限,除了出现过个别优秀作品外,总体上还处于比较初级的水平受传统园林和前苏、联城市与居民区绿化以及文化休息公园理沦的影响,一般地讲,轴线、景区、山水绿地加上传统的或革新式的园林建筑符号,成为园林设计的普遍模式人们心目中的公园形象,基本上是绿荫下的亭台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了,城市化的进程带动了全国城市园林设计的繁荣随着城市功能的逐步健全,以公园、绿化广场、生态廊道、市郊风景区等为骨卜的城市绿地愈加成为城市的现代标志,成为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生活品质和满足文化追求的必然城市园林生态、景观、文化、休憩和减灾避险的功能定位逐步被业内认同从传统园林到城市绿化,再到城郊一体化的大地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观念在逐步深化和完善,领域也在拓宽设计人员在实践中小断结合国情,在继续从传统文脉中吸取营养的基础上,吸纳国外的一些新思潮、新理念,顺应现代生活的需求,创造了一批较好的作品小少风景园林师小仅主导着园林规划设计,还参与城市总体规划,介入城市设计,从更大更宽的层面上发挥着作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是在小断探索、创新并与时俱进的这些实践反过来又丰富完善着现代园林的设计理沦专业人员在社会思潮、学术动向和决策者的好恶夹缝中苦苦地摸索、追逐、捕捉,以求适者生存总体上讲,规划设计主流是好的但是要找到既能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和专家认同的,又能成为城市传世经典之作的还小多。
2.1园林绿化应考虑绿化的功能。无论是公园游园,风景名胜区,居住区,城市广场和道路,等大型专类园的规划设计.应根据其服务对象不同,明确功能和主题。
2.2提高园林作品的艺术品味。高品味的园林工程是一幅美丽的立体图画,不仅要有点线面的合理运用,还要有四季特色的变化,它是各种园林要素的艺术组合,是巧夺天工的人造大自然的再现,使人在其中有融于大自然之感,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2.3应有历史文化内涵。将自然与历史文化紧密联系,是园林造景应注意的,能否画龙点睛,使历史人文景观与周围环境或其他方面协调,并符合人们的审美情操及心理要求,要经充分论证才有说服力,被人们所接受,景点宜恰到好处,忌贪多、太杂。
2.4对园林绿化的各项指标进行认真计算。包括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率、立体绿量、多层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有效地吸收有害气体及灰尘和是否符合生态效益等。
2.5树种选择的论证。实践证明,以什么树作主体,配置什么树都有讲究。不同植物在一起要考虑相互间的生长速度、影响能力、阴阳性,观花、果、叶的树如何映树,病虫害的交叉性,同种树的连片与分隔的统一,病虫害防治的难易程度,耐湿耐旱性等都是选择树种的重要因素。
2.6 科学估算园林工程的建设成本及管理维护费用半岛平台。不同设计方案的园林工程,建设成本和维护管理费用不尽相同,正确把握建筑,铺装,水体,绿地等要素的比例,严格控制建设成本,在设计时对植物根据性状的合理选用,论证其管理费用高低,有利于绿化单位更好地达到绿化效果。
园林绿地不但贴近人们生活的空间,是人们户外活动的好去处,满足了当代城市居民返朴归真、向往大自然的愿望,而且可以满足人们游憩、锻炼、娱乐、社交活动的需求。园林绿地已成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绿色的环境可以使人们产生安宁、祥和的感觉,进而促进身心健康。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是重要的外环境因素之一,植物不但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其自身构成的绿色空间还对烟尘和粉尘具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的作用。另外许多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对净化城市污水有明显的作用。园林绿化还可以通过植物地下根系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起到净化土壤的作用。
城市的绿色通风走廊即道路绿化与滨江滨湖绿地等城市的带状绿地,可以将城市郊区的自然气流引入城市内部,为炎夏城市的通风创造良好条件;而在冬季则可使风速减低,起到防风的作用。还可利用敏感植物监测环境污染,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治理。
追求人与环境的协调是园林绿化的总体目标,作为一门具有优化环境功能和丰富文化、艺术内涵的学科和建设行业,园林绿化在营造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致力于建立文化历史、艺术间相互融洽与和谐的氛围。它可以丰富人文意识与审美价值内涵,体现城市的文化特色。如穿行于椰林夹道的城市街道,就会使体验到南方沿海城市特有的风韵;而徜佯在白桦掩映的林上,便会感受到北方城市的风格。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城市绿化工作要有一个新的突破,关键在于有一个前瞻而科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根据城市发展现状,并结合城市现有的景观风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公共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明确近期发展目标,按照生态学原理和“城市与自然共存”的原则,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城市组团之间、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建设高标准的区域型绿化隔离带,突出各区的独立性。利用城市山地、水面、海滨、滩涂、河道,谋划建设城市周围大面积的森林和沿河道、道路的生态环境绿廊、高效农田林网,充分利用郊区自然景观,建设风景林地和自然保护区,拓展人与自然融合的空间。要在城市周边规划建设大型苗圃、花卉生产基地、花卉市场,鼓励和支持郊区农民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城乡一体,共同发展。
由于屋顶绿化建设的投入大大高于平地绿化,且后期养护费用也高于平地绿化;因此首先在政策上明确关于开发屋顶绿化的强制性指标要求,其次建立计入绿地率的鼓励性条文规定来调动开发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建立若干政府开发建设示范项目。
根据城市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绿化设计,突出城市文化底蕴和内涵。集中力量在城市主要路口和繁华街头,营造一批人文景观,结合城市绿化布置有特色的城市雕塑、建筑小品和游憩设施,展现城市的乡土风情,提升城市品位。新城区以大面积的绿化种植为主;而老城区由于绿地面积有限,其绿化建设应以改造为主,结合城市居民活动休闲的需要做精做细,营造不同的城市绿化风格。合理配植绿化树种,并大力提倡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优先选用抗旱、节水、易养护的植物。
现行的养护操作模式还很简易原始,主要是拔拔草、浇浇水、喷喷药,忽视了修剪的艺术性、施肥、病虫害的预防等环节,其结果直接影响到绿化的景观效果,造成乔木长势不佳、灌木整形单一,因此在抓好绿化施工质量的同时,抓好养护的质量也同样重要。
园林是在一定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优美的景观艺术作品,而自然则复杂多样,人文条件也是千奇百怪。如果我们剖开各种独特的现象来看待园林的共性,它们的形成是离不开大自然的造化与雕琢、社会历史的发展、民族的变迁和人们的精神最求。
不同的地理气候会生长不同的植被种类,在园林绿化设计中就要受到当地植被的影响,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类型适宜种植那类植物。建筑风格的设计中亦是受到地理气候这一因素的很大影响,像岭南建筑就是受到让热带雨林气候的影响,要求是通风性能良好则势必是要加大室内高度,因而建筑体量偏大,门窗较多较大,便于空气流通。而受到北方气候寒冷的影响,北方园林的建筑形式比较封闭、厚重、园林建筑亦是别具一种刚健之美。
园林中的地形是具有连续性的,园林中的各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彼此不可能孤立而存在。所以,每块地形的规划既要保持排水及种植要求,又要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还要求很好的适应环境力求达到自然过渡的效果。在一个园林中想要能够很合理地根据地形去设计规划好,需要运用到“随势生机”的手法。要想在一块土地上创造多种景观效果,首先必须进行合理的地形改造,再进行合理布局,根据地势环境依低挖湖,据高堆山或者适当平整土地,使园林地形富于变化,并利用地形组织空间和控制视线,通过园林要素风格的配合,形成一个自然丰富、优美的空间景域。从而形成一个有起伏变化的景观,来满足人们的视觉美感。
《园治》中有“约十亩之地,须开池者三,……余七分之地,为垒土者四……”,这种水、陆、山三四三的用地比例,虽然不可定格,但说明园林布局首先进行地形和竖向控制,只有山水相依,水陆比例合宜,地形环境变化多样,才可能创造好的生态环境。在如今大多数的园林规划设计中无一不把这些元素加在里面,在较高的地势上加堆泥土形成小坡,小山岭或在低洼的地方挖个小池塘,又或者游泳池等。
园林的形成离不开人们的精神追求,这种最求源自于精神文化与,还来自艺术的浪漫,对现实田园生活的回归。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提到的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从最初的田园生活式的园林到赋予一定精神寄托的世外桃园,文学艺术中的诗歌、故事、绘画等是人们抒怀的重要方式。文学艺术的创造“乐园”对现实园林的形成有了重大的启迪意义。
从此田园风光的诗歌和风景画,对风景园林的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现代的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自然规律利用自然物质创造的一种人工环境。当今的人类活动中越来越疏远大自然,从而在心理上出现一种抑郁的精神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又渴望亲近大自然。人们开始了如踏青、郊游、散步或以兴建园林等方式来满足精神需求。
由于各个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不同,其自然环境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在设计和规划园林的过程中,必须经过实地考察,综合考虑城市的气候。温度及土壤结构等,设计出适合城市环境特点的园林规划方案,同时还需要考察城市的人文、历史特点,确保设计能够体现城市丰富的文化底蕴,保证园林的规划和城市的建设协调发展。
自然界中每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新陈代谢和自身能量循环的功能,其中最完美的生态就是自然生态。因而,为了实现城市园林的最大的生态效益,在城市园林规划中,应该尽量把园林建设贴近当地的生态环境,例如,广西的城市的园林中应该多种植红树科、山竹子科和椴树科的树种。此外,在选择物种的时候,除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科学合理的选择优质的外来树种外,还要尽可能选择抗病性和抗旱性强的物种,以便有效的抵抗常见的病虫害,同时还要合理的优化乔木与灌木之间的搭配。由于园林规划涉及了多方面的知识,如建筑学、植物学、美学、林业学以及生态环境、城市规划等,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繁琐的综合性工程。因此,在设计规划园林过程中,要不断的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经验和技术,在深入的探索和研究过程,综合考虑园林的生态效果,以便实现园林的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生态意义。
园林造景作为城市的自然空间,供人舒闲与娱乐,这个空间的主体就是植物。植物绿量是否能够满足和改善环境的效益,决定因素是植物的光合效率,为城市制造更多的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有害物质、净化空气,隔离噪音。它是一座永不停歇的绿色工厂,这就是绿量决定城市环境质量的基础。就如我市而言,城市用地需要增大,人均绿地指标相对较低。如何用较少的绿地,增加更多的绿量,在植物景观中,特别注意污染较重的厂矿企业,应选择耐污染适应性强枝繁叶茂的植物,来增加光合作用,吸收更多的废气,制造更多的氧气。因此需多种乔灌木丛及林荫树来增加绿量。在绿化栽植时应尽量向地面和构筑物及天面开拓,使绿化向立体化扩展,形成海、陆、空多层次,多景观的绿色体系。在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时,应考虑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多品种组合,营造良好的生态生活环境,使植物不同类型优缺点互补,达到相对稳定的园林覆盖层,以最大限度地增加绿量。在城市绿化中,要有一定限量的草坪,但大面积布局,则显得绿量不足,这样造景比较单调,层次单一,削弱了其生态效益功能。这在植物景观设计时应特别注意的。
当园林的设计规划初步达到重视生态,美化环境的作用之后,下一步还要做好园林的日常管理和养护工作。要想实现园林最大的效益,达到一年四季景色宜人,除需要设计者合理的设计和规划之外,还需要管理者的精心管理和辛勤培育。在管理植物时,要结合植物的特性,选择合理的培土、施肥、灌溉及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并按照植物的生长情况进行精心的修建和护理,保证其良好的生长态势。做好园林的日常管理和养护工作,还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因而园林管理者需要不断的吸收引进经验丰富且技术性强的人才,实现园林景观效果和生态作用。同时,城市的园林部门还需要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加强责任落实和激励制度,从而真正做好园林的养护和管理工作,发挥园林最大的作用。
在设计规划园林的过程中,对公众进行自然式与规则式景观的偏好调查、市民对街道花卉和树木组合的偏好调查,能充分的掌握公众的喜好和需求,实现群策群力,设计出符合公众需求的园林景观。在实际的园林规划中,不仅要将公众意见落实到整个园林规划设计中,还要引导和鼓励居民通过庭院绿地建设参与到城市绿地规划中。这样一来,一方面增加了城市绿地面积,丰富了物种多样性,另一方面还能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爱护园林花草树木。
社会的发展带动着一切城市的软硬件发展,城市景观规划不能再停留在只以人类生活为中心的设计规划中,要与生态发展紧密结合,多了解生态学在城市景观中的有利方面,不读优化城市景观设计,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